上周市场整体回暖,主要指数多数上涨。截至周五收盘,沪指收于3696.77点,周涨1.70%;创业板指收于2534.22点,周涨8.58%。
中信行业板块方面:通信、综合金融、非银行金融指数涨幅居前;银行、钢铁、纺织服装指数跌幅居前。


数据来源:同花顺,截至20250816
上周市场还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第一,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
近日,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存款数据中,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达1.39万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由于投资者的银证转账等行为会引发非银存款的增长,历史上的几次股市上涨时期非银存款也大幅增加,因此,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多家券商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有券商分析推测,非银新增存款有可能更多流向了股票市场,此外股票交易量大增,也使得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也有券商提醒称,如果短期有大量存款迁徙资本市场,通常是市场情绪的结果,而非原因,要理性对待。还有券商表示,当前投资者并没有大量直接跑步入市,而是间接通过固收+基金等渠道进入权益市场。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2
第二,6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1亿美元!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财政部官网发布的6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Data for June)(下称“TIC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1277万亿美元,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7564亿美元,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增持美国国债。
摘要:“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03
第三,九成FOF业绩飘红创五年最佳!
凭借对股基尤其医药、科技基金的重仓,公募FOF一改四年业绩困境,创下五年来最好表现。
由买债基转为买股基的公募FOF,正成为公募新的增长亮点,业绩表现最好的FOF产品年内已有34.28%的收益,且全市场超九成FOF年内收益飘红,FOF在2022年度的最佳收益仅为0.29%。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4
第四,港股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狂涌!
南向资金正加速流入港股,8月1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约358.76亿港元,刷新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今年累计净流入达9389.21亿港元,已远超去年全年8078.69亿港元。
展望后市,有券商机构预测,全年南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过1.2万亿元,将为港股资金蓄水池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另外,港股稀缺性资产越来越集聚也有望吸引外资回流。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 Wang)团队表示,在全球多头基金连续两个月净买入中国股票之后,预计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5
第五,商品房待售面积五连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6486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462万平方米,连续五个月减少。同时,1—7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352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连续五个月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4.6个百分点,较1-6月扩大0.5个百分点。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6
第六,银行业经营质效提升,总资产增近8%!
8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最新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总的来看,上半年,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行业发展呈现较强韧性,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展望后市,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长期展望看,在海外弱美元+国内宽财政的组合下,牛市基调不改,待美国货币政策与关税更加明朗,市场上行动力或进一步增强。中期流动性视角,海外+货币+市场层面均在改善,继续支撑情绪延续。
从历史上看,每轮牛市行情底部,险资+外资率先布局,一轮上涨阶段杠杆资金跟随催化迅速入场,之后基金+个人投资者看到回调机会或确认行情后再入场。
最后在公募发行冲高+杠杆资金爆发的情绪高点后,行情触顶。当前:新增开户还未冲高,公募发行正在复苏还未至高位,公募申购刚开始修复,行情仍在牛市二轮上涨阶段。
配置方向:“龙头牛”方面有色、军工等引领持续表现,当下券商仍处于配置的舒适区间;成长方面全球化的海外算力行情加速扩散,往三季度看,继续重视国产化算力以及半导体链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