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聊天,发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热火朝天的科技行情了。进入2025年,无论是AI应用的全面开花,还是智能汽车、商业航天等领域的突破,都让科技板块赚足了眼球。
很多“南粉”在后台留言,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科技行情喜人,怕踏空干着急;另一方面又担心“高处不胜寒”,怕一进去就“倒车接人”变成了“山顶站岗”。
那么,面对这轮波澜壮阔的科技牛,我们普通投资者究竟该如何布局呢?是简单跟风买指数基金,还是精挑细选找主动基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科技牛,究竟“牛”在哪?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轮科技行情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几个实打实的驱动力。
一是技术奇点已至:AI从“能用”走向“好用”,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以人工智能(AI)为例,它已经不再是实验室的宠儿,而是像水和电一样,开始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自然会催生出巨大的产业链机会。
二是政策强力托举:“新质生产力”上升为国家战略,AI+全面提速。我们国家反复强调“新质生产力”,核心就是科技创新。从资金支持到产业规划,各项政策都在为科技企业的发展铺路搭桥,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领域重点行动,并强化模型、数据、算力、应用等领域的基础支撑。这一重磅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一政策利好的释放,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全球科技周期回暖:内外需共振,硬件先行。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内外需共振,为科技板块的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根据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的预测,未来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5年和2026年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30-35%,2027年-2030年为15-20%。(数据来源:LightCounting,截至20250801.)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2025年的科技行情,是有基本面逻辑支撑的,而非纯粹的情绪炒作。
02
布局科技,两大“利器”怎么选?
既然方向看好,那具体该怎么参与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公募基金布局无疑是分享行业发展红利的优选方式。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有两个工具: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
指数基金,省心省力的“贝塔”选择。目前市场上有多只与科技相关的指数基金,它们紧密跟踪人工智能指数的表现。例如,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公司作为样本股,涵盖了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行业的相关企业。通过投资跟踪该指数的基金,投资者可以广泛覆盖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分享整个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这些指数通常精选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涵盖算法、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环节。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投资者能够一键布局AI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分散个股风险,全面捕捉行业发展带来的Beta。
另外从投资角度看,指数基金具有费率低廉、持仓透明、分散风险等特点。科技类指数基金较为适合两类投资者:一是刚接触科技板块并想进行投资的小白投资者,可以先“上车”感受一下;二是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深入研究的上班族,希望搭上科技发展的时代快车,赚取市场的平均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塔”)。
主动基金,力争超额的“阿尔法”利器。相较于指数基金的被动跟踪,主动基金则是通过专业的基金经理,由他通过深度研究挖掘力争获取超额收益。
在科技领域,主动基金的价值尤为凸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技行业内部的分化非常严重,有的可能引领潮流,有的可能就被技术迭代所淘汰。
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就像一位“专业的淘金者”,他能凭借深度的研究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公司中,挖掘出那些真正有潜力的“金子”。
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组合。当某个细分领域出现过热迹象时,基金经理可以降低该领域的持仓比例,规避潜在风险;而当发现新的具有爆发潜力的细分领域时,又能及时布局。
我们认为,主动基金更适合那些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并且愿意为了获取超越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也就是“阿尔法”收益),去承担相应风险、并信任基金经理专业能力的投资者。
相比指数基金较为被动的跟踪指数投资策略,主动基金的这种灵活性有机会更好地把握市场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力求为投资者争取更好的投资体验。
03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说了这么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希望跟随市场平均表现的投资者,可考虑布局指数基金,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整体红利。
对于希望获得超额体验、能够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可选择历史业绩优异、投研实力突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对于不确定如何选择的投资者,可考虑“指数+主动”的组合方式,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指数基金,同时用小部分资金投资于主动管理基金,兼顾Beta和Alpha。
最后南南想说,无论是选择指数基金,还是主动管理型基金,都需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