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质子
编辑/嘉嘉
如果说2025年过得最憋屈的人是谁?那么闻泰科技创始人、安世半导体CEO张学政一定榜上有名。
七年前,他掏光家底用330亿元将安世半导体全资收入囊中,此后这家技术没那么先进的外资企业,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车规级芯片的爆发,净利润实现了近300%的增长,一举成为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
但在七年之后,对安世半导体无限期盼的张学政却遭到了员工的背刺——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三名高管联合冻结了闻泰科技在安世半导体的权限,并发布了一份公告将张学政踢出了CEO岗位,张学政和闻泰科技失去了对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控制权。
其实纵观张学政与安世半导体的七年,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农夫和蛇》的故事,张学政和闻泰科技托起了安世半导体的未来,但安世荷兰总部却在“出息”后反手被刺,而这也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半导体企业敲响了警钟——并购只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1】闻泰科技,一场不得已的转型
“本次交易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目前唯一拥有完整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大型IDM企业。”
2019年9月,当安世半导体接受了闻泰科技这份累计330亿的收购报价单后,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松了一口气,他用蛇吞象的惊天并购为闻泰科技砸出了一条新航道——半导体业务。
彼时,闻泰科技正处于顶点,靠着给红米手机做代工,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除了IPHONE之外,华为、联想、魅族等叫得上名号的手机都是闻泰科技的客户。
2016年,仅仅是为手机厂做代工,就为闻泰科技贡献了126.52亿的营收。处在山峰上的张学政却看到了OEM业务低利润的痛点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带来的市场机遇。

(来源:中国经营报)
据了解,传统燃油车芯片数量只需要500~700颗,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安全系统等基础功能,但在新能源汽车上,芯片数量出现几何倍的增长。
一辆基础款电车需要在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等方面用到大量芯片,而如果是一辆L4级自动驾驶汽车,其芯片使用量甚至会超过3000颗。
新能源汽车产能提升和单车芯片使用量的叠加,带来的巨大的市场机会,让张学政将闻泰科技的未来押注在新能源车规级芯片——未来十年,车规级芯片将是半导体行业增长的黄金赛道。
“万物互联及智能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在智能汽车、智能硬件及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张学政开启了一场“赌博”,净资产不足37亿的闻泰科技,通过与合肥国资、格力电器、拉萨闻天下、华融、建光资产组建联合体,先后四次拿下安世半导体100%的股权。
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成为闻泰科技的新赛道和核心业务,更是在那个敏感的时间点内,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收购”实现自主化的新道路。
但这场蛇吞象的并购又在此埋下了日后外籍管理层“反水”的伏笔,过度尊重安世半导体的外籍团队,导致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管理和运行的介入程度少。据时代财经报道:张学政虽然成为安世半导体CEO,但ERP系统、MES系统、核心技术团队均由欧洲总部控制。
【2】全力托举,安世半导体吃尽红利
虽然这场收购被称为中国半导体最大的收购,中国新闻网甚至将闻泰科技称为“中国最大半导体上市公司”。
但与国内高度关注相比,彼时的安世半导体在技术上远没有那么风光,其制造工艺停留在28nm水平,产品在性能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安世半导体前身恩智浦更是在2016年年报中直接指出:安世半导体的竞争力不在于技术,而是成本优势、产品组合的丰富性和覆盖全球的分销体系及销售网络等方面。
这就导致安世半导体盈利能力并不强,华泰联合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因为其芯片价格较低,安世半导体净利润分别是10.7亿元和12.74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3.83%以及13.49%。
可以说,六年前的这场收购,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弱弱联合”——安世半导体给了张学政一张闻泰科技转型的船票,闻泰科技则为安世半导体提供了中国车规级芯片增长的土壤。
“我过去没做过并购,一上来就整这么大的案子,确实很有挑战,但我们底气很足”,在这场被称为中国最大半导体收购案中,张学政认为,闻泰科技对于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和底气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增长。
此后确实如张学政判断一样,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让车规级芯片实现大爆发。

(来源:中经数据)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但是到了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和1286.6万辆,六年时间分别增长914%、924%。
安世半导体在闻泰科技的托举下,快速成长。2024年,安世的营收已经冲到147亿元,在2021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间,不到三年时间,累计利润更是达到105亿元,平均年利润超30亿。
要知道,在被收购前,安世半导体年利润也就十亿出头,可以说没有张学政和闻泰科技提供的市场,技术上不占优势,只靠单价低和网络覆盖全的安世半导体,很难吃下中国车规级芯片爆发的红利。
“半导体业务在被并购以后,发展出色,长期跑赢市场,这主要归功于张学政的有力支持”,安世半导体欧洲管理层更是直接表示,安世半导体的增长得益于闻泰科技的并购。
【3】反目成仇,闻泰科技遭“洗劫”
安世半导体吃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市场红利,闻泰科技也已经实现转型,从一家OEM代工厂转型成为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
本该是双赢的局面,但这六年来的美好却被一封荷兰的加急文件撕得粉碎。
2024年,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中国公司获得半导体、AI等技术,并限制向其出售美国技术和设备;次年9月,美国商务部实施新规,规定实体清单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自动受同等管制,安世半导体因此被直接纳入清单。并提出要求安世半导体替换中国籍CEO以换取豁免。
外部压力骤然增大,收购时没有对公司内部深度整合,导致张学政对安世欧洲总部控制力弱的弊端立刻显现,在外部压力下,安世半导体的外籍管理层团队立刻反水。
2025年9月28日,鹿特丹法院告知闻泰科技:冻结安世半导体37%核心资产,暂停创始人张学政CEO职务,托管其持有的29%股份,任命前飞利浦高管范德森为“特别董事”并授予一票否决权。
这意味着,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被剥夺了,要知道,当年闻泰科技可是100%全资收购安世半导体。
对此闻泰科技表示,安世半导体的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强行改变安世半导体股权结构,公司对此类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的行为予以谴责。
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三名外籍高管关闭中国区员工权限,其OA系统、财务数据库、客户管理系统全部显示“权限被终止”,此后更是向国内工厂下达指令,冻结核心客户订单,切断与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的合作链路。
23日,闻泰科技重新掌握安世中国,开始发布声明反击:
1.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2.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
3.张秋明先生职权范围内的行为代表安世中国;
4.安世中国业务运营一切正常,目前,安世中国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营及对外合作均在法律与管理制度框架下有序、正常开展,不受任何外部单方面决定的影响。我们完全有能力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来源:安世中国)
有人说,安世半导体管理层与闻泰科技的这场争斗是,外国管理层抢到了“虎符”(职能部门和研发部),闻泰科技则是直接抢到了军队(工厂产能和客户),但这也不得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一个国家以“国家安全”直接冻结中国半导体企业资产时,当仅仅是职员的荷兰高管团队未经董事会授权,就直接关闭中国境内工厂和员工权限时,仅靠买真的能买来技术、买来市场吗?
张学政与安世半导体的七年,恰似一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这场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争夺,不仅是一位企业家的憋屈,更是为中国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
并购或许能提供一张捷径地图,但地图可能被收回,路径可能被封锁。最终,能带我们登顶的,只能是自己脚下坚实的攀登能力,以及手中那根名为“自主创新”的登山杖。
END

投稿合作:Jack
Tel:17316757969
VX:fqf_1020
商业合作:Navy
Tel:15001379985
VX:lv547483820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