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8月30日,隆基绿能(601012.SH)披露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6.52亿元,同比增长28.36%;归母净利润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硅片和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公司组件产品毛利率同比修复;同时,叠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长贡献。
不过,和去年业绩增速对比,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02%。
隆基绿能为光伏一体化龙头。硅料和硅片属于光伏产业链上游,硅片由硅料加工而成;电池和组件属于光伏产业链的中下游,电池片由硅片制成,组件由电池片串并联连接而成。光伏行业所谓一体化,即对全产业链进行布局。
2023 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光伏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产能的陆续释放,供给端已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有利于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终端装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近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预测值进行了上调,其中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由280-330GW 上调至305-35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期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到1322GW,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其中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已达到471GW。
从行业供给情况来看,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为数不多的高景气、快速增长的行业,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和跨界资本,叠加原有企业的扩产,产业终端需求难以消化短时间过快增长的新增产能,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已成为必然,新旧产能将加速迭代,整个行业即将进入淘汰赛。2023年上半年,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快速下跌,整个产业链价格已处于下降通道。根据InfoLink发布的数据,产业链各产品价格今年6月底较去年年底的变动分别为:多晶硅料单价下降了73%,单晶182硅片(150μm)单价下降了43%,P型单晶182电池片单价下降了26%,单面单玻单晶182组件单价下降了26%。
在上半年多次下调硅片价格后,今年8月,隆基绿能终于开始上调硅片价格。据隆基绿能官网8月单晶硅片价格公示,“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182/247mm)”价格由2.93元人民币上调至3.38元,涨幅15.4%。
此前5月29日、6月30日、7月25日,隆基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182/247mm)价格分别为4.36元人民币、2.93元人民币、2.93元人民币。
硅片价格上调跟硅料成本上涨有关。
8月23日,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其中,N型料成交价8.40万-9.30万元/吨,平均为8.9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5.32%。单晶复投料成交价7.20万-8.00万元/吨,平均为7.72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3.21%。单晶致密料成交价7.00万-7.80万元/吨,平均为7.5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3.30%。单晶菜花料成交价6.70万-7.50万元/吨,平均为7.2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4.19%。今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已经连续6周上涨。
从光伏硅片全行业看,8月24日,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消息,当周硅片价格延续上涨趋势。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提升至3.36元/片,周环比涨幅为6.67%;当周硅片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线企业上调报价,其他企业跟随调价,截至当周大部分电池企业接受当前价格。供应方面,P型M10单晶硅片结构性供应紧张,其他尺寸硅片紧平衡。需求方面,电池企业维持满负荷生产,组件或在酝酿涨价。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