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对核酸检测龙头硕世生物(688399.SH)12000多名股东而言,是痛苦的一天。
没一点点防备,在大幅低开后,硕世生物奔向“20CM”跌停,随后全天封死跌停板。
消息面上:
2023年4月26日晚间,公司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405.37万元,同比下降93.82%;归母净利润亏损1942.4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3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429.2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25亿元。
1、公司早已提示业绩下滑风险
2022年,硕世生物实现营收55.35亿元,同比增长94.95%;实现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同比增长53.19%
不过,在2022年年报中,硕世生物提示了“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2020-2022年,新冠业务带来公司经营规模的大幅增长,随着疫情消退,整个行业将面临产能迅速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竞争迅速加剧等问题,加之2022年12月,国家防控政策的调整以及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变化,未来新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大幅下降,直接影响新冠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和利润,公司经营业绩面临较同期大幅下滑的风险。
受益于疫情带来的“红利”,作为核酸检测龙头的硕世生物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8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5.35亿元。
2、投资者质疑高管千万年薪
疫情结束,核酸检测企业“风光不再”,或许本在大家意料之中。
不过,另一些投资者愤怒的是,在公司明明知道或将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之际,却“逆势”给管理层开出千万年薪。
数据显示,2022年,董事长房永生年薪1800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10.1万元。还有两位千万年薪高管:总经理王国强2022年年薪1550万元、副总经理刘中华2022年年薪1120万元。
2019年年报显示:
董事长房永生年薪94.74万元,总经理王国强年薪92.71万元,副总经理刘中华年薪78.65万元。
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给无数人带来痛苦的疫情,却让几位高管“陡然而富”。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硕世生物还出现了大幅涨薪:
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高达2.97亿元,同比增长153.17%,年报显示主要系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增加及存货报废增加所致。
3、存货、应收账款高企
2022年,大范围、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将IVD行业带向了高潮,激增的检测需求之下大批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去年12月,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核酸检测不再是“出行必备”,这个行业的“盛宴”也戛然而止。
除了业务量断崖式锐减,核酸检测公司面临着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存货高企、回款难。
以另一家核酸检测龙头明德生物为例:
4月16日晚间,明德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2022年度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约10.17亿元,考虑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损益影响后相应减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约8.17亿元。对于存货计提坏账,公司董秘在互动平台向投资者回应称,“2022年底以来,防疫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新冠检测相关部分产品存货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因此计提减值损失。部分固定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因此计提减值损失。”
简单讲,就是明德生物手中的“新冠检测相关部分产品存货”已经卖不动了,只能计提减值。
此外,明德生物还面临回款风险。
另外,2022年末,明德生物应收账款高达25.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了27.85%,而2022年初占总资产比例为21.62%。
明德生物坦言,是“收入大幅增加及客户回款速度放缓所致”。
而硕世生物呢?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硕世生物存货达到约2.39亿元,较2022年底的2.36亿元仍略有增长,应收账款为4.37亿元,较2022年底的5.64亿元略有下降,不过仍然高企。
在2022年年报中,硕世生物亦提到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也出现较快增长,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净值为56,400.28万元。虽然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充足的坏账准备,但若未来市场环境或主要赊销客户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足额收回导致坏账金额增加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